中美领导人通话的新闻瞬间点燃了市场的情绪股票优配平台,仿佛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及时雨。然而,这场雨真能浇透焦渴的土地吗?别急着欢呼,这背后可没那么股票优配平台简单。
顶级投行摩根士丹利6月9日的一场闭门会议,直接给了市场一盆冷水:别天真,这通电话只是新一轮博弈的前奏。一场“大戏”正在酝酿,而我们只是坐在前排吃瓜的观众,剧情走向却远未揭晓。
一、通话的“温度差”:美方乐观,中国冷静
要说这场通话,市场确实很“嗨”,全球股市都跟着跳了一段舞。美方那边一顿高调吹嘘,夸这次通话“非常好”,还附带了什么贸易协议的细节,连谈判人员名单都曝光了。然而,中方的声明却显得冷静甚至克制,重点提到原则性沟通,还狠狠敲了两下台湾问题的警钟,却对美方关心的稀土问题一字未提。
这“温度差”背后可不是态度问题,而是目标不一致。美国那边想搞点短期战术胜利,为自家政治局势加分;中国讲究的是长期的稳定框架,要涵盖贸易、科技和地缘政治全面的博弈。这么一看,这次通话更像是战术性缓和,而非结构性转折。
股市的欢腾情绪就像过年放鞭炮,炸响了,但烟花一散,冷静下来才是正道。
二、稀土牌:杀手锏一出,全球供应链震荡
中国的稀土牌最近刷屏了,简直是对全球经济的精准狙击。为啥稀土这么硬气?因为中国掌握了全球85%的稀土精炼产能,90%的永磁产能,别看这东西不起眼,它可是新能源汽车、军工、机器人等领域的“命脉”。
而美国和澳洲的稀土替代计划,现在还处于“起步阶段”,环保审批和技术壁垒像大石头一样压着它们,短期内根本没戏。
中国这次的动作可以说是“精准控牌”。先严打稀土走私,后限制军用用途出口,再加上出口许可审批,直接让一些海外企业愁得跳脚。比如,库存不足的问题已经让部分车企叫苦不迭,但民用领域的供应逐步恢复,这种“软硬兼施”的策略既保持了底线,又试探了对方反应。
不过,这张牌的威力也不是永恒的。美国和澳洲早在1998年就开始布局稀土替代产业,虽然进展缓慢,但若再给它们3到5年的开矿周期,说不定能缓过劲来。所以,稀土概念股的投资者可别盲目追高,搞不好后面就是个“高台跳水”。
三、经济的两张面孔:通缩的阴霾与消费的挣扎
中国经济虽然在抢出口和财政补贴的支撑下有点“回光返照”,但问题依然深重。5月的CPI同比竟然还是-0.1%,PPI更是跌到-3.3%,通缩压力挥之不去。出口商为了应对关税降价,内需消费也不见起色,端午节旅游消费都在下滑,居民的口袋捂得更紧了。
今年国家推出了3000亿的“以旧换新”补贴,家电销售确实火了一把,但一部分地区的补贴额度已经耗尽,政策能否继续加码还得看三季度末的财政表现。补贴虽然有用,但它治标不治本,地方政府还是习惯“重生产轻消费”的思维,想要真正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还得下一番大功夫。
短期来看,二季度的GDP增速还能维持在4.8%左右,但下半年随着抢出口效应减弱,增速恐怕要跌到4.1%-4.2%。这经济增速,怎么看都像是踩着刹车缓慢滑行。
四、房地产的低谷:危机中的亮点
房地产市场简直是“哀鸿遍野”。5月二手房挂牌量环比增加,创历史新高;新房销售同比跌幅扩大到15%-20%;房价也在一路下滑,全年预计要降7%-8%。但在这片低迷中,华润置地却展示了一种“危机中的转型机会”。
华润置地不再是单纯的住宅开发商,而是转型为住宅+商业并重的运营商,旗下拥有92座高端商场,未来几年还要新增23座。通过公募商业地产平台加速资产出售,这家公司已经从“资产拥有者”变成了“资产管理者”,经营净利润预计翻倍,股息率达到8%以上。当前的估值不高,倒是值得投资者关注。
至于房价何时触底?专家预测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会趋稳,成交量可能到2027年一季度才有回升的迹象。看来房地产这场寒冬,至少还得熬上两三年。
五、股市策略:港股的风景独好
股市方面,今年港股的表现明显超过了A股。为什么?首先,A股的互联网板块权重为零,而港股却有不少互联网巨头;其次,A股传统行业占比过高,而港股更加多元化;最后,人民币升值对港股形成了利好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港股的投资机会也更加突出。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新消费等板块展现了韧性,尤其是AI子板块表现抢眼。另外,红利股在通缩压力下依然稳健,选对主题机会能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定性。
回过头来看,中美通话的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博弈,市场的热情必须冷静对待。稀土牌的短期冲击、经济的通缩压力、房地产的低谷以及股市的结构性机会,都在提醒我们,这是一场复杂的棋局。投资者既需要洞察局势,也需要稳准狠地抓住机会。
那么,你对当前的市场怎么看?哪张牌会是未来的赢家?
长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